精細化工行業因產品種類繁多、工藝復雜,其廢水普遍具有成分復雜、毒性大、難降解等特征。以某滌綸廠為例,其生產廢水COD濃度高達25000mg/L,且含醛類、酸類等難降解物質,傳統單一處理技術難以達標。行業實踐表明,需通過“預處理-生化處理-深度處理”三級體系,結合物理、化學、生物多技術協同,方能實現穩定達標排放。

1.預處理:破解生化抑制的關鍵
預處理的核心是消除廢水中的毒性物質、懸浮物及高濃度有機物。針對含酚廢水,可采用蒸餾法回收酚類物質,如某酚醛樹脂企業通過90-95℃蒸餾工藝,回收81%-92%的甲醇,降低后續處理負荷。對于含重金屬廢水,鐵碳微電解技術通過鐵碳填料形成微電流反應器,在酸性條件下將有機物還原氧化,同時沉淀重金屬離子,某化工廠應用該技術后,重金屬去除率達90%以上。此外,混凝沉淀、吸附法等物理手段可快速去除懸浮物及部分有機物,為生化處理創造條件。
2.生化處理:微生物降解的主戰場
生化處理依賴微生物代謝降解有機物。針對高濃度有機廢水,UASB技術可將COD從數千mg/L降至1000-2000mg/L,同時產生沼氣回收能源。某合成橡膠廠采用UASB工藝,COD去除率達65%。對于中低濃度廢水,A/O工藝通過硝化反硝化作用去除氨氮,某滌綸廠綜合廢水經A/O處理后,出水COD穩定在150mg/L以下。針對難降解物質,可投加專性降解菌或耐鹽菌,如某高鹽廢水處理項目通過馴化耐鹽菌群,實現鹽分8%條件下COD去除率85%。
3.深度處理:技術集成實現水質躍升
深度處理旨在進一步去除殘留污染物。臭氧催化氧化技術通過強氧化性分解大分子有機物,某焦化廠采用“臭氧催化氧化+曝氣生物濾池”工藝,出水COD降至30mg/L以下,達到煉焦行業排放標準。膜分離技術可實現廢水回用。此外,活性炭吸附、高級氧化等技術可針對性去除色度、異味及微量有毒物質。
當前,隨著環保標準趨嚴,精細化工廢水處理正朝資源化、0排放方向發展。未來,需進一步研發高效催化劑、智能控制系統及低能耗膜材料,推動行業綠色轉型。